“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特征与反思

文档网   2023-06-19 16:40:2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特征与反思

“双高计划”必须突出一个“高”字,这个“高”既要与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也需通过建成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来支撑和彰显。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特征

(一)国家意志:方案从结构到内容统一规范,政府主导地位明显


(资料图)

“双高计划”必须突出一个“高”字,这个“高”既要与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也需通过建成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来支撑和彰显。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的梳理,发现各高职院校都按照专业群建设基础、专业群组群逻辑、专业群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举措、预期成效及标志性成果、建设进度和经费预算七个方面进行填报,且每个方面所涵盖的内容也有统一要求,如专业群建设基础需要从专业群优势特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入手;专业群组群逻辑包含专业群与产业(链)对应性、人才培养定位、组群逻辑三个方面内容。总之,从体例看,主要以政府出题学校答题的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各高职院校需按照规定的栏目设计进行填写申报,体现了国家对“双高计划”的整体布局和统一管理,彰显了政府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定位精准:各校立足专业发展实际,科学锚定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兼顾服务区域经济和专业发展双重任务

建设方案是专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实施路线图,引领专业建设方向,其目标定位直接决定着建设质量的优劣。整体看来,入选院校的石化产业背景较为深厚,各院校石化专业群建设不仅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竞争优势,还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创新空间。一方面体现了国家遴选高水平专业群的高标准定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院校立足区域和学校专业发展实际打造优势专业群的朴素心态。从各方案具体内容来看,各院校的建设方案都是基于对专业群全面、细致、客观、科学的分析而提出的可操作、能实现的建设举措和预期目标,通过详实的专业群现状解析,精准锁定建设目标,保证了建设的方向性和可行性。比如,各院校在专业群建设基础上具体描述和分析了专业优势特色、发展潜力、取得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其中,xx职业技术学院和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基础部分占整个建设方案的近1/3,xx职业大学和xx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占比近1/4。

(三)注重需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专业群组建逻辑

专业群建设本质上不仅要对市场需求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还要关注专业建设的自身需求,包括学生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愿景。1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在体现专业群建设需求这个环节上,展现出较高的设计水准,改变过去简单、直观的为何建设专业群、专业群建设能解决哪些问题等一维表述模式,而是采用立体、全面的多维表述模式,例如方案通过设计专业群与产业(链)对应性、人才培养定位和组群逻辑这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作为考量专业群建设必要性的重要参照,较好地把专业群建设的内外部动因和发展愿景融为一体。方案也反映出12所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十分重视在满足市场需求与遵循教育规律之间寻找平衡点,把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作为组群的出发点。

(四)路径多元:积极利用各方资源推进专业群建设,实施举措体现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

专业群建设举措是顺利完成建设目标的主要手段,能较为全面地体现一所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及理念,也是专业群建设方案的核心内容。12所院校对此也十分重视,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首先,从方案篇幅上看,多数院校的建设内容和举措占整个方案篇幅的近50%。其次,在建设内容上,各院校在加强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在具体实施举措上,各院校围绕国家的宏观建设目标,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大胆创新专业群建设体制机制,科学预设未来专业群建设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吸引并集聚多方建设资源,共同致力于高水平专业群的组建工作,既体现了各院校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责任担当,也展示了各院校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改革创新意识。

(五)保障有力:力图建立从思想认识到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的多重防火墙,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双高计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经费的划拨与使用、建设任务的分解与立项、运行组织体系的建构与运转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保障机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建设计划的方向性和高效性。一是各院校对建设计划的保障体系构建高度重视,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双高计划”战略地位及实践意义的认知外,还积极成立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及办公室和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项目重点建设小组三级组织保障体系,逐级化解潜在的风险与矛盾,保障计划的稳步推进。二是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地方财政拨款、行业企业投入等多渠道投入,多方争取社会资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吸引、鼓励社会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双高”建设。三是重视评估机制建设,切实落实以评促建,适时纠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细节和源头上消除不利于建设的负面因素。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的反思

(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发展需体现特色化,满足不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此次“双高计划”的遴选工作,主要采用国家出题各高职院校答题的形式进行,因此,各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在形式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致性和统一性,这在情理之中,也符合科学的常规遴选方式。但通过对12所院校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具体内容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部分院校专业群建设特色和优势未能很好的展现,具体表现为建设目标相近、建设举措相似、预期成效相当,可能会导致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与规格、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与水平、管理模式与创新等方面趋同。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已提出明确要求: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并且国家对化工产业在不同的区域定位也各不相同,所以如何推进专业群特色化发展,还需各校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二)高水平专业群的评价需克服唯量化指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

在建设方案中,各校把预期成效作为检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否完成的主要参照,其中多以可量化的具体指标为主,如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就业率及薪资水平;师资队伍中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增量;科技服务中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及科研到账经费等。一定程度上这些具体指标既是高水平化工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成果,也成为评估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下,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院校的“唯指标”倾向,把完成指标作为建设目标。而专业群建设体现的是一种“群”化的概念和集约化的思想。对院校而言,意味着既要打破内部院系间的隔阂,实现校内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的互通与共享,还需拆除校园与市场间的籓篱,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需要学校内部动力与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既重视专业群知识体系的内部自发演化,又重视政府和社会的外力促推。从这个角度看,专业群建设是一种具有市场性、社会性、应用性和公益性特征的教育行为,自身承载着很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带有明显的多元指向,需要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契合国家需求,优化国际化办学路径

自xx年起,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将“国际影响力”列为一级条目,设置七项指标进行考核;xx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把提升国际化水平作为十大改革发展任务之一;xx年8月,在xx举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务实合作。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逐渐由积极倡导“国际可交流”向“国际能交流”转向,“国际能交流”的前提是要具备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充足的国际通用课程标准、顺畅的国际沟通协同机制等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单凭一所或几所学校很难完成,需要在国家层面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同时,这些条件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务实合作的前提和基础。12所院校虽对化工专业群国际化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拟定多个具体建设目标,包括留学生人数、国际课程数量、教师交流次数、国际合作专业数量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校的专业群建设方案主要从各自院校的发展角度去设计和考量,未能从集群的角度来定位各自的角色及任务,导致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资源相对分散,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也不利于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群品牌的打造。因此,各院校还需根据国际教育场景的新变化,从专业集群的角度来优化国际化办学路径,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

最新资讯